暮春四月,万物欣荣,在嘉鱼县簰洲湾镇王家巷村,一处翡翠般碧绿的池塘分外耀眼。微风掠过,占地6亩的池塘水面上,波光粼粼。
“现在村里不仅把这里建成了游园,还净化了水质、投放了鱼苗,去年鱼塘产鱼2400斤,销售额1万余元,大队40户村民都分到了收益。”望着眼前景观塘,该镇纪委书记刘立洵难掩笑意地介绍道。
眼前这个生机盎然的地方,谁能想到原先却是一处人见人躲的臭水沟?
“平时农用污水、生活污水都往里排,甚至有居民随意将垃圾、旧衣物丢弃其中,导致这片水面陷入‘黑臭命运’。”
此前,该镇纪委在王家巷村开展监督走访时,部分村民反映,该村的池塘几十年来杂草丛生、遍地垃圾,水质极差。一到夏天气味特别难闻,让村民很闹心。
村民反映的问题,多年未得到解决,是不是村干部没有认真履职?带着疑惑,镇纪委组织村“两委”召开座谈会。
“村里也组织过清理,主要还是没钱,我们也只能临时打捞一下水面垃圾,治标不治本。”经过深入走访,该镇纪委了解到项目资金短缺是解决问题最大的“拦路虎”。
在了解相关情况后,该镇纪委迅速向镇党委报告,在该镇党委的协调下,该村争取到帮扶资金400万元,解决了改造资金短缺问题。
经过前期的协调筹备,去年6月,景观塘改造项目正式开工。在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,镇纪委、村纪检委员进行全程监督,项目改造清单和工程造价均张榜公示,接受群众监督,确保项目资金规范使用和施工进度如期进行。
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,共清理鱼塘淤泥100立方,石砌护坡2000立方,打造小型栈道200米,亮化300米步行道,修建生态休闲步行栈道600米,安装防护栏600米、栽植杨柳树39棵、景观灯16盏。经过整治,“景观塘”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三分建,七分管。在该镇纪委的监督推动下,王家巷村村“两委”及时召开群众大会,探索出一套“幸福河湖管护村规民约”,建立“1+3+N”的监督模式,即1名镇纪委干部+3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+多名“清廉观察员”,负责该池塘的日常维护巡查工作,形成群众参与监督、群众自主管护、与水共生的长效机制。
“饭后我经常带着家人一起出来围着景观塘散步,和村民一起聊聊天,感觉非常好。”昔日臭水沟,如今景观塘,更多守护“水清岸绿风光美”的生动实践,将在簰洲湾镇绘就更美画卷!(李 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