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行医23年,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基层医疗事业。23年的行医历程,改变的是春夏秋冬,不变的是行医信念;23年的行医历程,缩小的是医患距离,增长的是专业技能。学医之初老师那句“立医先立德,为医先为人”的训话时时回响在耳畔,让他在不断地学习中深思、践行。时间可以改变,“大医精诚,医者仁心”的信念从未改变。他就是嘉鱼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科主任、副主任医师唐学林。
1997年,唐学林毕业于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疗专业,同年以人才引进方式到嘉鱼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工作。初入职时,唐学林任劳任怨、刻苦钻研,以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过硬的临床实践能力,出色的完成医院、科室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。特别是簰洲湾“98抗洪”一年后,当地出现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,为了让疫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,医院决定派出医生到疫情一线的簰洲卫生院驻点,唐学林主动请缨前往。在疫线工作两周余,唐学林除了直接参与治疗患者外,还对当地的群众进行健康知识宣讲,对该院医务人员传授自己对该病的治疗心得,为当年疫情的有效控制,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为了跟上时代发展节拍,唐学林多次到武大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进修充电,无论是医学理论还是临床应用均得到了显著提高。在医院进行了一些新的专业科室设置后,唐学林成为了一名血液透析医生。这是一份十分特殊的工作,因为面对的都是尿毒症病人,要靠长期透析来维持生命。这类病人有一个共性,那就是缺少生活质量,甚至缺少家人的关爱。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,唐学林以与他们交朋友的形式进行交流,取得了他们的信任。渐渐的,唐学林认识到对病人,除了医疗救治,更需要一颗关爱的心。尤其是这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,他们患病后,社会地位、工作、家庭关系大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,对自己的事业、前途甚至生命都忧心忡忡。再加上疾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,让他们精神压力特别大。所以,唐学林在与他们交流时,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。同时,唐学林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科室每一位患者及家属,让他们在疾病发作时,能得到第一时间的支援,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。
血液透析科工作的特殊性,注定了唐学林每天要比其他岗位要早一个多小时到岗。他已经习惯了新春佳节与血透患者在一起的感觉,也习惯了半夜三更被患者求救的电话惊醒的感受,虽然,那夜间的手机铃声是那样的惊心刺耳,影响了家人的休息。有一次,凌晨3点,一位血透患者家属打来电话,说他儿子呼吸困难,大量咯血。唐学林一边告诉他如何急救,教他打120电话,并及时联系科室急诊护士,在科室作好急救准备。当120救护车将病人接到医院时,唐学林已经在医院急诊大厅等候。在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时,唐学林考虑是大量饮水后出现的急性心衰症状,当即进行急诊血液透析治疗。由于患者不能平卧,呼吸困难并烦躁不安,而家属是一位年迈的老人,无法控制患者。唐学林毫不犹豫地把患者抱在怀中,让其靠在自己的肩上,全然不顾患者满身的血污与汗渍弄脏了衣服。病人顺利完成了救命的4小时治疗,而此时的唐学林手臂麻木了,双腿僵硬了。此情此景,患者家属非常感动,又是请吃饭,又是送东西的,都被唐学林婉言谢绝了。后来这位病人的家属以过年红包的形式放在唐学林办公桌抽屉里,唐学林就以患者的预缴费的方法交到他的住院账户上。类似这样拒收红包、拒收回扣的情形,唐学林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。唐学林常常告诫科室的医护人员:“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,收了病人的钱物,我们的责任心何在?良心何在!”
2020年对所有人,特别是医务人员,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。新冠病毒肆虐,战“疫”初始,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新冠肺炎治疗定点医院,唐学林在第一时间主动申请到一线。当时很多人不理解,因为唐学林有严重的颈椎病,曾多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,身体状况不适合密闭的工作环境。其家里的情况很复杂,两边都需要人照顾。自己这边有88岁的父亲,两个孩子,一个读高三,一个才两岁;岳父母年迈,且均有高血压心脏病;妻子为家里独生女,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体会,她含泪为唐学林准备衣物,仅仅说了一句,注意身体。因为她知道,丈夫作为曾经感染科和呼吸科工作过的医生,肯定会冲在最前沿。
唐学林说:“既然选择了医学这个神圣职业,患者的病痛总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动着我的心。病人将自己的生命交给我,那是一份怎样沉甸甸的信任和重托啊!”正是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,让唐学林在那些痛苦呻吟的患者面前,在一次次紧张的治疗抢救面前,在一件件平淡无华的日常工作面前,体现出医者仁心的崇高境界,折射出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,展示出大爱无疆的宽阔胸怀!(戴泽兰 本文获得2020年嘉鱼县“学勤廉榜样 聚前行力量”主题征文活动优秀奖)